2021 景观艺术学(上海交通大学)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2025年3月17日 分类:免费网课答案 作者:网课帮手
文章目录[隐藏]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21-03-10到2021-07-10

第1周 第一章 园林景观与空间认知 第一周测验

1、 问题:英国自然风景园属于哪个体系?
选项:
A:西亚体系
B:西方体系
C:东方体系
D:亚洲体系
答案: 【西方体系

2、 问题: 现代景观的价值与使命?
选项:
A: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B: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
C: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
D:对装饰美化的偏重和对艺术、意趣的追求
答案: 【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
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
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

【作业】第1周 第一章 园林景观与空间认知 第一周作业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1.1现代景观的价值与使命?
评分规则: 【 A、强调景观中人与自然的和谐B、强调景观中社会公平的体现C、强调景观中对人的精神愉悦的诉求

2、 问题:1.2传统园林的价值追求?
评分规则: 【 A、以追求视觉景观美和精神陶冶为目的B、对装饰美化的偏重和对艺术、意趣的追求

3、 问题:1.3现代景观涵盖的类型有哪些?
评分规则: 【 A、城市公园B、郊野游憩区C、风景名胜区D、旅游度假区E、自然保护区F、国家公园G、庭院

4、 问题:1.4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个方面?
评分规则: 【 A、建筑B、山石C、水体D、植物

5、 问题:1.5公园中的景观常常用什么词汇来描述?
评分规则: 【 A、湖光山色B、绿树成荫C、鸟语花香D、空气清新

6、 问题:2.1解读以下图片的涵义?
评分规则: 【 植物和建筑改变了地形界定的空间,影响空间的天际轮廓线。其中左侧高坡处的植物使起伏感增强;右侧低洼地种植物,地形起伏感减弱。而谷底面范围较大,斜坡坡度较缓,地平轮廓线适中,高度空间感偏弱。同时平坦起伏的地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站在高处的观察者,由于相对位置较高,所以观察到的视野范围较广。
用词专业、语句通顺、版面整洁优美。

7、 问题:2.2以下哪种方式是最理想的空间界定方式呢?
评分规则: 【 a比较理想。有转折、周围面积有对比,不至于太平均。

8、 问题:3.1解读以下图片的含义?
评分规则: 【 通过植被构建的绿墙来界定垂直面空间。植物搭建的景观绿墙郁郁葱葱,给人以生机,且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的作用;运用植物来作垂直面界定,显得不那么呆板严肃,植被的枝叶使得整个墙面富有层次感。其次,整个绿墙在等距处向内凹陷,又形成了独立的小空间,在小空间中,植被覆盖界定顶平面,给人安定、含蓄、私密之感又不影响观察者视野;提供了可以给游人休憩、观景的独立小空间。
用词专业、语句通顺、版面整洁优美。

9、 问题:用思维导图,总结第一章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需配图
评分规则: 【 1)逻辑清晰
2)内容全面
3)知识点完整 并配图

10、 问题:1.1传统园林的价值追求?
评分规则: 【 A、以追求视觉景观美和精神陶冶为目的B、对装饰美化的偏重和对艺术、意趣的追求

11、 问题:1.2现代景观涵盖的类型有哪些?
评分规则: 【 A、城市公园B、郊野游憩区C、风景名胜区D、旅游度假区E、自然保护区F、国家公园G、庭院

12、 问题:1.3园林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哪个方面?
评分规则: 【 A、建筑B、山石C、水体D、植物

13、 问题:1.4公园中的景观常常用什么词汇来描述?
评分规则: 【 A、湖光山色B、绿树成荫C、鸟语花香D、空气清新

第2周 第二章 景观空间的形式与特征(上) 第二周测验

1、 问题:描述空间特征的关键词有哪几个?
选项:
A:虚实
B:开闭
C:尺度
D:抽象属性
答案: 【虚实;
开闭;
尺度;
抽象属性

2、 问题:庐山“三叠泉”具有怎样的情态积淀?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2周 第二章 景观空间的形式与特征(上) 第二周作业

1、 问题:4.1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举例说明君子“比德”的内涵?(图文并茂)
评分规则: 【 4.1以图片和文字结合的方式举例说明君子“比德”的内涵?(图文并茂)答案要点:君子“比德”,是指以自然对象之美来比喻、象征君子之美德。所有自然对象都被主观化、人文化。梅兰竹菊分别指:梅树,兰花,竹子,菊花。因为它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特点被人们称为花中四君子。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2、 问题:4.2简述图片所示的空间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具有怎样的抽象属性?
评分规则: 【 4.2简述图片所示的空间具有怎样的审美特征,具有怎样的抽象属性?答案要点:气势磅礴、一泻千仞的黄果树瀑布具有崇高之美,人们在令人惊惧而又尚未被吓得恐怖不堪的心理中,感到这种环境有一种“压倒心灵”、带有宗教感的心态。

3、 问题:5.1以扬州个园为例简述空间的虚实特征及其审美心理效应?空间虚实该如何处理?(图文并茂)
评分规则: 【 5.1以扬州个园为例简述空间的虚实特征及其审美心理效应?空间虚实该如何处理?(图文并茂)1)扬州个园的空间布局与一般的古典庭园式布局不同,入园之后,迎面是主体建筑“桂花厅”,中轴线对称,但两侧没有以廊或围墙构成封闭式中庭,而是通透的,让主体建筑桂花厅形成一个“实体”,设立于园的正中。2)园的北面以二层的楼廊界定,两端连接假山,人在园中,感觉北向空间无限伸展,也是虚的处理手法。3)园中水池,池中一桥,池东一亭,让水面空间虚虚实实,情趣甚浓。4)个园的虚实处理的唯一缺点就是入口的漏窗,面积过大,从墙的整体看,虚实各半,主次不清。

4、 问题:6.1说出图片的名称?分析其最佳视点、视角,并绘制最佳观景点和景点的位置示意图?
评分规则: 【 6.1说出图片的名称?分析其最佳视点、视角,并绘制最佳观景点和景点的位置示意图?答案要点:苏州网师园中部水池及周边岸景空间小巧而不局促,水池居中,亭廊轩榭依水而建,从月到风来亭观对面的射鸭廊、竹外一支轩和黄石假山时,垂直视角约为30度、水平视角为45度,均处在较佳的范围内,观赏效果较好。

5、 问题:7.1从郭熙的“三远论”分析平视景观、仰视景观、俯视景观的特征?(图文并茂)
评分规则: 【 7.1从郭熙的“三远论”分析平视景观、仰视景观、俯视景观的特征?(图文并茂)答案要点:“三远”法是中国山水画的特殊透视法。指的是在一幅画中,可以是几种不同的透视角度,表现景物的“平远”、“高远”、“深远”。1. 平远:平视景观,使观赏者不易疲劳,给人以广阔宁静的感受、坦荡开朗的胸怀。景物具有深远感,高度效果较弱,远近深度差异较大。深度无限延伸,可营造平静、安宁的气氛。2. 高远:仰视景观,垂直地面的线组向上产生消失感,在高度方面的感染力较强,产生高远感,易形成雄伟严肃的气氛甚至惊惧感和危机感。3. 深远:俯视景观,垂直地面的线组产生向下的消失感,景物越低就显得越小,使人产生深远感、凌空感或危机感,景物高远,易有开阔惊险的效果。

6、 问题:用思维导图,总结第二章的知识点,重要知识点需配图
评分规则: 【 逻辑清晰,内容全面正确
图文并茂、版面效果佳

【作业】第2周 第二章 景观空间的形式与特征(上) 案例工作坊 专题研讨1:历史名园更新设计–以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为例

1、 问题:1.课后收集文献资料,从专业角度,结合项目分析热点问题2.提交专题研讨报告英国国家景观奖(BALI):上海醉白池公园更新设计古园春来早——喜贺醉白池获评“上海市五星级公园”原来你是这样的醉白池!诗意醉白池
评分规则: 【 逻辑清晰、观点明确
2.行文流畅、用词专业
3.图文并茂
4.版面整洁

第3周 第二章 景观空间的形式与特征(下) 第三周测验

小提示:本节包含奇怪的同名章节内容

1、 问题:说出下图使用了哪种空间分隔与渗透的手法?
选项:
A:分景中的虚实隔、漏景
B:框景,石洞景框
C:分景中的隔景、虚实隔
D:分景中的借景、虚实隔
答案: 【分景中的虚实隔、漏景

2、 问题:景观中的稍小尺度一般用在什么场景?
选项:
A:宗教空间
B:儿童活动空间
C:江南私家园林空间
D:皇家园林空间
答案: 【儿童活动空间;
江南私家园林空间

3、 问题:北京天安门广场是属于超大尺度空间吗?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4、 问题:说出下图使用了哪种空间分隔与渗透的手法?
选项:
A:分景中的虚实隔、漏景
B:框景,石洞景框
C:分景中的隔景、虚实隔
D:分景中的借景、虚实隔
答案: 【分景中的虚实隔、漏景

【作业】第3周 第二章 景观空间的形式与特征(下) 第三周作业

1、 问题:8.1 请用关键词来描述图片所表达的空间尺度感,并说明园名?
评分规则: 【 1)写意园林在规模有限的庭园空间内,将山水、亭、桥、建筑等尺度适当缩小,同时利用“小中见大”的对比手法,实现“咫尺山林”的景观意向。2)苏州网师园

2、 问题:9.1用序号标注先后来到下图场地的7个人的位置的选择?并分析人与人的关系如何影响空间尺度的选择?
评分规则: 【 1)关系很亲近的人在0.5米的亲密距离中相处才不会紧张,除了语言外,触觉和嗅觉是主要的信息传递途径,视觉反而不重要;2)0.5~1.0米的私人距离内,适合熟悉的同学与朋友的相处,基本符合一个人的保护圈的大小。触觉与嗅觉在信息传递中起部分作用,视觉开始起支配作用。陌生人处在私人距离(0.5~1.0m)内会恐惧、紧张、尴尬;3)在1~2.5米小尺度的社会距离里进行阅读等活动,会让人产生不安的感觉,人会本能的离陌生人更远;在2.5~5米大的社会距离里,陌生人交流的压力会明显减小;4)陌生人保持5~7米、7~10米的公共距离是抗拒交流的明显标注。

3、 问题:10.1说出下图的园名,分析虚线框内的区域用了哪种手法来丰富空间层次的?
评分规则: 【 1)苏州拙政园2)分景中“园中有园”的布局手法,3)通过透空的门洞、窗洞而使被分隔的空间互相连通、渗透,形成海棠春坞、枇杷园(嘉实亭与玲珑馆小院)、听雨轩小院。

4、 问题:11.1以下诗句描述了什么样的丰富空间层次的手法?1)“轩盈高爽,窗户邻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明·计成·《园冶》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评分规则: 【 1)框景、借景——因物而借、因时而借、邻借2)借景——通过提高视点高度达到借景效果、俯借

本门课程剩余章节答案为付费内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
请输入手机号或商家订单号
打不开请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商家订单号在哪里?点此了解

商家订单号查看步骤

打开支付宝
方法一:我的 > 账单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二:我的 > 账单 >搜索关键字【网课小帮手】
> 账单详情 > 更多>复制商家订单号
方法三:联系客服QQ 2356025045
微信支付
我 > 支付 > 钱包 > 账单 > 账单详情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