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智慧树网课答案 正说科举考试制度 最新完整智慧树知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见面课:中国科举考试制度的挑战与诱惑
1、问题:不同类型的八股文题目,有不同的破法,比如,长题之破贵简括、搭题之破贵浑融、大题之破贵( )、小题之破贵灵巧。
选项:
A:冠冕
B:宏大
C:高雅
D:自然
答案: 【冠冕】
2、问题:( )是最能显现八股文作者功力的地方。
选项:
A:提比
B:中比
C:后比
D:束比
答案: 【后比】
3、问题:胡屠户道:“……想着先年,我小女在家里长到( )多岁,多少有钱的富户要和我结亲,我自己觉得女儿像是有些福气的,毕竟要嫁与个老爷,今日果然不错!”
选项:
A:十
B:二十
C:三十
D:四十
答案: 【三十】
4、问题:一个好的破题,既要照顾题目的原意,又要有作者的个人见解在内。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八股文章的主题要在破题部分确定。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见面课:客观认识科举考试制度的科学性
1、问题:清代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约为( )。
选项:
A:30%
B:50%
C:70%
D:90%
答案: 【30%】
2、问题:清代( )解元考中进士的比例最高。
选项:
A:顺治朝
B:康熙朝
C:雍正朝
D:乾隆朝
答案: 【雍正朝】
3、问题:清代解元考中进士最多经历了( )次会试、殿试。
选项:
A:3
B:5
C:10
D:14
答案: 【14】
4、问题:清代( )的解元都没有考中进士。
选项:
A:雍正元年癸卯恩科
B:乾隆十二年丁卯科
C:同治元年壬戌恩科
D:光绪十一年乙酉科
答案: 【同治元年壬戌恩科;
光绪十一年乙酉科】
5、问题:( )清代解元进士的比例高(高于平均值),但是经历的会试、殿试次数也多(高于平均值)。
选项:
A:山西
B:河南
C:顺天
D:山东
答案: 【山西;
顺天;
山东】
见面课:无尽的存废之争与盖棺难以定论
1、问题:清末民初提出为科举制平反的著名人物,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
选项:
A:康有为
B:孙中山
C:严复
D:陈独秀
答案: 【孙中山】
2、问题:为科举制平反并不是否认科举制的弊端和局限,而是要论证科举制至少是一个
选项:
A:完美的制度
B:好的制度
C:不坏的制度
D:较坏的制度
答案: 【不坏的制度】
3、问题:( )认为,全国统一高考制度严重妨碍了中华民族的创新精神。
选项:
A:冯增俊
B:刘海峰
C:唐安国
D:顾海兵
答案: 【冯增俊】
4、问题:刘海峰教授认为,为科举制平反不等于否定废科举。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孙绍振《北京文学》上发表《炮轰全国统一高考体制》,提出把高考送进坟墓。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见面课:科举考试制度建设之路的现代启示
1、问题:刘海峰教授认为,( )是高考制度的灵魂和根本。
选项:
A:科学选才
B:首重公平
C:公平选才
D:公平竞争
答案: 【公平竞争】
2、问题:( )提出: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
选项:
A:《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B:《关于改革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招生来源计划的意见》
C:《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
D:《关于做好一九九九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
答案: 【《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
3、问题:( )是面向贫困地区的高校招生补偿性政策计划。
选项:
A:支援中西部地区普通高校招生协作计划
B:国家专项计划
C:地方专项计划
D:高校专项计划
答案: 【国家专项计划】
4、问题:从抽象意义来看,科举与高考两种选拔性考试是同构的,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科举是高考的前身。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对】
5、问题: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北京、上海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就属于较低的省区。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
清代状元仕宦生涯中第一次分流外放,从( )官开始。
选项:
A:六品
B:五品
C:四品
D:二品
答案: 【
四品
】
2、 问题:
清代状元( )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师范学校。
选项:
A:孙家鼐
B:骆成骧
C:王寿彭
D:张謇
答案: 【
张謇
】
3、 问题:
( )都是落第的秀才。
选项:
A:顾炎武
B:王云锦
C:林召堂
D:黄宗羲
答案: 【
顾炎武
黄宗羲
】
4、 问题:
清代童试包括( )
选项:
A:县试
B:府试
C:院试
D:乡试
答案: 【
县试
府试
院试
】
5、 问题:
清代状元的成就主要体现在( )领域。
选项:
A:文学
B:艺术
C:教育
D:学术
答案: 【
文学
艺术
教育
学术
】
6、 问题:
清代居官时间超过20年,但最高官职只有五品的状元是( )。
选项:
A:刘子壮
B:王式丹
C:龙汝言
D:朱昌颐
答案: 【
龙汝言
朱昌颐
】
7、 问题:
魁龄,就是殿试夺魁时的年龄。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对
】
8、 问题:
秀才在明清时期只是一个通俗的说法,而不是一个正式科目。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对
】
9、 问题:
明清时期,考取秀才就可以做官。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错
】
10、 问题:
明清时期魁龄大了就无法当上大官。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错
】
第二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
八股文在( )年间逐渐成熟。
选项:
A:洪武
B:永乐
C:宣德
D:成化
答案: 【
成化
】
2、 问题:
明代( )皇帝看到进呈卷的名次说,“无情岂宜居第一?”,就把吴情改成了第三名。
选项:
A:洪武
B:永乐
C:建文
D:嘉靖
答案: 【
嘉靖
】
3、 问题:
北宋名臣( )写了一首诗《李璋下第》,既指出了科举考试的偶然性,也劝勉考生相信科举考试能够把真正的人才选拔出来。
选项:
A:司马光
B:欧阳修
C:王安石
D:苏轼
答案: 【
王安石
】
4、 问题:
面对母亲“尔父、尔兄皆赍志以殁,今所望惟汝矣!余与汝嫂恃十指犹不至饿死,汝奈何不往?”的责问,( )无奈进京应试,不承想高中状元。
选项:
A:陆增祥
B:王云锦
C:戴衢亨
D:林鸿年
答案: 【
陆增祥
】
5、 问题:
道光十六年殿试,( )因为试卷中横着有“大行”并排在一起,本来要拟为第一卷进呈,结果有读卷官说怕触犯忌讳,直接被从进呈卷中拿出去了。
选项:
A:卓秉恬
B:何绍基
C:何凌汉
D:林鸿年
答案: 【
何绍基
】
6、 问题:
“捧领乡书谒九天,偶然趁得浙江船。世间固有偶然事,不意偶然又偶然。”这是( )高中状元之后写的一首《偶然诗》。
选项:
A:洪莹
B:王以衔
C:王寿彭
D:曾鹤龄
答案: 【
曾鹤龄
】
7、 问题:
( ),最终都惊险地保住了状元。
选项:
A:洪莹
B:王寿彭
C:王以鋙
D:王以衔
答案: 【
洪莹
王以衔
】
8、 问题:
明清时期的会试、殿试都是全国统一考试。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对
】
9、 问题:
清代殿试有一个不成文规定,依照读卷官的官位、资历决定其最赏识的试卷的名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对
】
10、 问题:
清代科举考试中没有出现三元及第的现象。
选项:
A:对
B:错
答案: 【
错
】
第三章 单元测试
1、 问题:
唐代传奇( )记载了郑生进京赶考被平康里的青楼女子所迷的曲折遭遇。
选项:
A:《李娃传》
B:《枕中记》
C:《霍小玉传》
D:《莺莺传》
答案: 【
《李娃传》
】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