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延安大学)1206123212 最新满分章节测试答案
- 【作业】第0周 准备篇 第一章:导学的作业(简答题)
- 第0周 准备篇 第一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作业】第1周 探究混合式教学背后的原理 第二章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作业题
- 第1周 探究混合式教学背后的原理 第二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作业】第2周 用“混合”的思路设计你的教学 第三章 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作业题
- 第2周 用“混合”的思路设计你的教学 第三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第3周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第四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作业】第3周 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 第四章混合式教学设计与研究 作业题
- 第4周 步步为营的线上教学 第五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作业】第4周 步步为营的线上教学 第五章单元作业(小作品)
- 第5周 花样翻新的线下教学 第六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作业】第5周 花样翻新的线下教学 第六章单元作业
- 第6周 启动你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第七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 【作业】第6周 启动你的混合式教学研究 第七章单元 作业 实践
本答案对应课程为:点我自动跳转查看
本课程起止时间为:2019-03-16到2019-05-09
本篇答案更新状态:已完结
【作业】第0周 准备篇 第一章:导学的作业(简答题)
1、 问题:请简述一下思维导图的脑机制是什么?(可以使用文字或者思维导图进行解答)
评分规则: 【 参考:文字表述和思维导图表述都可以参考以下内容进行互评注意:向右滑动下方的移动条查看全部思维导图的内容能够基本说清思维导图的大脑原理 3分 在此基础上有独到见解者 5分能够对涉及的原理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3分 在此基础上有独到见解者 5分若使用思维导图方式进行作业的,可在上述评分后适当给予0.5–2分的加分
】
2、 问题:请你简单陈述一下你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解,可以从其特点、流程等方面展开。(可以选择文字或者思维导图形式进行解答)
评分规则: 【 从特点和流程两个方面进行评价,有理论依据、有清晰逻辑、有通畅解释者可以适当地给高分。特点,可以从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的地方进行解读,参考一:1、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增加了课堂互动 翻转模式中,教师可以有时间和机会与学生互动,同学间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互动。2、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者的参与程度 通过翻转之后,部分学生参与程度低的问题能够被一定程度上被解决,师生忙于活动或小组讨论,自然是能够有更好的课堂参与。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 通过翻转,学生的学习速度可以自己掌控。4、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将学习活动的安排弹性化 相对灵活性让学习者自主安排学习,以前期的互联网资源、测验以及作业为学习者提供足够的初级反馈。5、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让师生能够解决更高阶的问题 将教学内容的陈述性部分以视频和其他形式传递,在教育内容的传递上解放了课堂时间,让师生有更多时间去做高阶问题的解决。流程,可以从课前,课中以及课后角度入手进行表述,参考一:翻转课堂的全过程一般由三个环节构成:1.问题引导环节、2.观看视频环节、3.问题解决环节;1.问题引导环节: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提出“热身”性质的问题,并将已录制好的相应的课堂教学视频发放给学生。这个环节是知识内化的开始环节,没有知识内化的实质过程。2.观看视频环节:学生课后观看教学视频,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反馈,解决教师之前提出的相关问题,将不懂的知识甄别出来。这个环节是翻转教学的关键环节,可称之为第一次知识内化。3.问题解决环节:教师收集学生不懂的问题,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解决这些问题,并鼓励小组之间通过竞赛等方式积极参与解决。这个环节是翻转教学的第三个环节,但可称之为第二次知识内化。参考文献:[1]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30(04):46-51.[2]赵兴龙.翻转课堂中知识内化过程及教学模式设计[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02):55-61.
】
第0周 准备篇 第一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1、 问题:我们本课程就是采用()模式开展教学
选项:
A:情景式
B:启发式
C:混合式教学
D:翻转课堂
答案: 【混合式教学】
2、 问题:SQ4R阅读法中Q是指()
选项:
A:个性
B:质疑
C:情景
D:提问
答案: 【提问】
3、 问题:康奈尔笔记法又叫做(),是用产生这种笔记法的大学校名命名的。
选项:
A:5Q笔记法
B:5K笔记法
C:5S笔记法
D:5R笔记法
答案: 【5R笔记法】
4、 问题: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
选项:
A:指导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B:辅助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和维护技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活动的策略。
C:学会使用PS、计算机的基本软件。
D:从教学学术的层面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课题申报、教改经验推广、教学成果凝练等内容。
答案: 【指导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与教学的理论依据,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的系统化教学设计。;
辅助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技术、在线教学管理平台使用和维护技术,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活动的策略。;
学会使用PS、计算机的基本软件。;
从教学学术的层面上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有关的研究方法、课题申报、教改经验推广、教学成果凝练等内容。】
5、 问题:下列属于康奈尔笔记法具体的使用步骤的是()
选项:
A:记录
B:简化
C:背诵
D:思考
答案: 【记录;
简化;
背诵;
思考】
6、 问题:复习(Review)每周花三天左右时间,快速复习笔记,主要是先看线索栏,适当看笔记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思维导图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8、 问题:本课程主要提供线上的教学资源以及线下的案例资源。由相关学校自行组织教学。这种情况也是我们最希望见到的情况。因为这样的组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两个教学团队的作用,也是教学效果最好的一种情况。()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9、 问题:思维导图是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的方式是系统性回顾知识一个不错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课下画好带到课堂展示(大班授课可以让学生提前拍照发给老师,老师做到PPT上展示),也可以课堂上画。()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作业】第1周 探究混合式教学背后的原理 第二章混合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作业题
1、 问题:谈一谈你对混合式教学基本特征的认识,结合你的线上线下学习经历进行论述。
评分规则: 【 参考框架:“混合”是狭义的混合,特指“线上”+“线下”,不涉及教学理论、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等其他内容,因为教学本身都是具有广义的“混合”特征的,在广义的角度理解“混合”没有任何意义。在我们所谈论的混合式教学有以下5个方面的特征:1、外在表现形式上是采用“线上”和“线下”两种途径开展教学的;2、“线上”的教学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辅助或者锦上添花,而是教学的必备活动;3、“线下”的教学不是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照搬,而是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果而开展的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4、混合式教学改革没有统一的模式,但是有统一的追求,那就是要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改造我们的传统教学,改变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过分使用讲授而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不高、认知参与度不足、不同学生的学习结果差异过大等问题。5、混合式教学改革一定会重构传统课堂教学,因为这种教学把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都进行了扩展,“教”和“学”不一定都要在同一的时间同一的地点发生,在线教学平台的核心价值就是拓展了教和学的时间和空间。(主要参考曹殿波老师观点)参考以上内容,写出3点以上并能进行自己的解读者,可得10分;不足3点者,每点1分。
】
2、 问题:请自主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理论,用自己的语言将该理论的基本观点阐述。
评分规则: 【 理论解释参考:有意义接受学习是美国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的学习概念。他将学习区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接受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习者,而不用学习者去发现。接受学习是机械的还是有意义的,取决于学习的条件。 有意义学习有两个先决条件:(1)学习者表现出一种在新学的内容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倾向;(2)学习内容能够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结构联系起来。奥苏伯尔认为,学校主要应采用意义接受学习,即将学习材料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使之融会贯通,并使学生保持相应的学习心向。因此,意义接受学习不是一种被动过程,而是一个主动的新旧知识的同化过程,能建构一种新的认知结构体系。自己的语言的参考:知识必须是对学习者有意义的,只有对学习者有意义才能调动学习者的接收倾向,与学习者之前的知识结构相似的内容更容易引起学习者的注意,无论学习者遇见什么样的知识,他都会将其与之前的知识进行一个联系,将它按照之前的认识进行解读。只要学习发生,学习者已经进行了新旧知识的联系、他的倾向就已经发生。因此,有意义的接受学习的基础条件是有意义,若是没有意义,学习者也会主动将意义挖掘并联系。如果要让家长能够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和他家中的孩子联系起来他才会积极性提高,才会能够学以致用。如果要让高中教师能够进行有意义接受学习,和他所教学科和年级联系起来,才能充分调动积极性。得分建议:言之有理,能够有自己的理解和表述就可以给分,能够逻辑清晰,有一些现实的例子适当给高分。
】
第1周 探究混合式教学背后的原理 第二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1、 问题:教学合一是谁提出来的()
选项:
A:孔子
B:杜威
C:孟子
D:陶行知
答案: 【陶行知】
2、 问题: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把知识的不同表征方式和作用将知识划分为()
选项:
A:陈述性知识
B:程序性知识
C:概念
D:习得性知识
答案: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3、 问题:在混合式教学中,特别是在面对面的教学环节,研究性的教学是一种被重点推荐的教学。这种教学的模式通常包括以下五个教学环节,分别是
选项:
A:创设情境
B:启发思考
C:自主(或小组)探究
D: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
答案: 【创设情境;
启发思考;
自主(或小组)探究;
协作交流和总结提高】
4、 问题:以下属于有效的合作学习的特征的是()
选项:
A:异质分组
B:合作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
C:小组成员的积极相互依赖
D:教师充当监督者和学习资源
答案: 【异质分组;
合作学习具有明确的目标;
小组成员的积极相互依赖;
教师充当监督者和学习资源】
5、 问题:以下属于合作学习关键步骤的是()
选项:
A:选定课题
B:小组设计
C:安排课堂
D:呈现、分割学习材料
答案: 【选定课题;
小组设计;
安排课堂;
呈现、分割学习材料】
6、 问题:学习经验塔的最新研究——经验之塔。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7、 问题:学习金字塔提出,而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参与式学习、个人学习以及被动学习。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8、 问题:自主学习不需要内部条件()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9、 问题: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中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在学习效果方面实现最大化的一种学习方式。()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正确】
10、 问题:合作交流一定要建立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之上,才能为学生提供思路交流、观点碰撞、成果分享的平台。教师在此过程中要起到主体作用。()
选项:
A:正确
B:错误
答案: 【错误】
【作业】第2周 用“混合”的思路设计你的教学 第三章 混合式教学的基本理论 作业题
1、 问题:试着对比传统教学设计和混合式教学设计的异同。
评分规则: 【 互评标准:对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论述至少应该为两个以上才有获得8–10分;对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论述至少应该为一个以上且有相关论述给4–6分;对于相同点和不同点的论述不全面者,酌情给0–4分。下面内容作为参考,学习者可以有自己的论述,若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传统教学设计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相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点:A、教学目标相同,都是为了使得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有更多的收获,能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B、两种教学对于讲授式的教学策略都有依托,尤其是在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陈述性阶段;C、两种教学对于教学评价、教学互动等促进学习者认知的重视程度都非常高:D、两种教学设计的流程逻辑都符合久经考验的ADDIE模型,Analysis(分析)、Design(设计)、Develop(开发)、Implement(实施)、Evaluate(评价)。两种教学设计从逻辑上来说,都可以说是主要包含了:要学什么? (学习目标的制定);如何去学? (学习策略的运用);以及如何判断学习者已到达学习成效? (学习评量的实施)。传统教学设计与混合式教学设计的不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点:A、教学资源的表现形式不同,混合式教学更多将教与学的资源在线上呈现;课堂教学设计不同,混合式教学教学更多时间和精力在线下课堂中对更高层级的问题进行学习和解决;B、教学评价设计不同,相对而言混合式教学的教学评价更加及时、具有更强的指向性、更具有多样性;C、学习环境设计不同,混合式教学中,学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渠道更多,相比传统教学的学习环境设计,更具有无缝性,获取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更加多元。
】
第2周 用“混合”的思路设计你的教学 第三章单元测试(客观题)
1、 问题:以下属于“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和“雨课堂”智慧教学模式两种教学模式共同的特点的是()
选项: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本文章不含期末不含主观题!!
支付后可长期查看
有疑问请添加客服QQ 2356025045反馈
如遇卡顿看不了请换个浏览器即可打开
请看清楚了再购买哦,电子资源购买后不支持退款哦